垃圾渗沥液处理及排放

2022-09-12 10:27:12
版本 :
立即下载

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,渗沥液处理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但我个人认为,目前已经进入瓶颈期,与社会预期的简单、高效、经济差距很大以下与您分享我对渗沥液的一些思考:一是垃圾渗沥液排放标准,二是渗沥液氮,三是浓缩液处理零排放,四是应急处理工艺,第五,关于渗沥液的管理,第六垃圾分类对渗沥液的影响。

1 渗漏排放标准

至于垃圾渗沥液的排放标准,首先,垃圾渗沥液的来源有三个主流来源:传统填埋场占20%~40%;焚烧厂占15%;~40%;垃圾转运产生的渗沥液占10%~15%。

垃圾渗沥液行业规模预测难以统计,通常根据垃圾处理能力的比例来判断。根据十三五期间新增的垃圾处理能力,新增的渗沥液处理能力约为178.4亿投资规模。十三五期间,很多项目都存在积累问题,现有渗沥液改造问题预测规模近105亿,因此十三五期间渗沥液项目总数为283亿。其实整个行业的投资量还是很小的,但是行业难度比较复杂,所以所有的关注度都集中了。

关于渗漏沥液的水量和水质,见表1和表2有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。每个人都对渗沥液有看法。渗沥液的难度在于水质一直在变化。几年前和现在讨论的水质正在变化。特别是在过去的两年里,氨氮普遍上升,包括厨房垃圾。

垃圾渗滤液处理
垃圾渗滤液处理
总结了以下场污染控制标准》总结了以下五个渗沥液的主要排放标准(GB 16689-2008)表2标准(以下简称表2标准),部分敏感地区也在实施表3标准,包括沈阳很多地方的渗沥液处理厂也在采用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918-2002)一级A标准,焚烧厂一般实施城市污水回收行业(19923-2005)标准,使用范围广,除表2外,其余标准相对严格,只有城市污水排放水质标准(GB/T 31962-2015)标准相对较低,这也是我们一直期待实现的标准。

与中国、德国、日本、美国的主要渗沥液排放标准相比,中国的渗沥液标准最为严格。有一个出口是排入污水处理厂,所有行业都期待这样做,这一直是热门讨论,焚烧厂标准允许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,但满足以下要求,如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,需要均匀注入,第四个核心要求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,因此这种限制使得很少有污水处理厂愿意接收垃圾渗漏沥液。

每个人都认为标准相对较高,但从情况来看,国家关注民生,关注生态,大部分地区项目比表2标准更严格,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水平A、普遍执行《城市污水回收水质标准》Ⅵ地方政府也开始要求。环境保护部应正在酝酿和修改垃圾渗沥液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标准,但我们所知道的消息总体上不会放松,因为中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,总体要求仍然非常严格,但可能打破一刀切模式。在一些环境容量大的地区,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能会放松。

2 渗沥液脱氮

渗滤液的第一个难点是脱氮。它属于高氨氮废水,污染成分非常复杂。目前常用的脱氮方法有两种,物化法和生物法。物化方法有吹脱、蒸氨、脱氨膜、硝化反硝化等。

目前,垃圾渗沥液的难题是氨氮高的情况下,如何有很好的预处理,在进主体工艺之前,先把高负荷的氨氮去除掉,现在有两种物化法。有一种脱氨膜,专门定向吸收氨。还有定向蒸馏,通过传统的吹脱调酸碱,通过空气吹出,然后蒸馏氨。但目前,由于垃圾渗漏沥液的成分过于复杂,控制条件严格,最终产品消耗困难,这两种工艺的应用仍然较少,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研究。

2.1 渗沥液脱氮法

通常有三种方法有三种方法:硝化反硝化、亚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。这也是渗滤液的讨论。我不详细总结。主要原因是这三个过程越来越短,碳源和氧能耗越来越低,但控制难度越来越大。

2.2 典型脱氮工艺的优缺点

目前常用的工艺是典型的MBR目前采用两级处理工艺AO或者多级AO,然后接膜,但目前也面临很多问题,大部分都面临碳源不足的问题,所以要加碳源。MBR总结一下近10年的优势。MBR,其优点是污泥浓度高,回流比大,曝气强,氨氮和总氮降解率高。

但近年来,传统越来越被发现MBR困境明显,一是COD降解不彻底,不能达到下水道标准;二是大回流、强曝气导致能耗高;三是碳氮比失。

2.3 个人思考脱氮

首先,随着垃圾填埋场密封作业、厨余垃圾或分选物的混合,近年来垃圾渗漏沥液呈氨氮进一步上升趋势。填埋场渗漏氨氮3 000~4 500mg/L无处不在,这种氨氮超高渗沥液继续使用传统MBR脱氮合适吗?

其次,进一步探讨是否有科学的预处理方法,如蒸氨、脱氨膜工艺,在运行条件下能否进一步宽松,尾部产品能否进一步规模化,能否促进整个工艺的推广应用?

最后,厌氧氨氧化是节约碳源、节约能耗的最科学的生物脱氮方法,并逐渐积累和成熟,希望成为主流工艺,特别是碳氮比小于2的垃圾渗滤液项目。其他新工艺也在尝试,但总的来说,它们最终取决于经济性和实用性。

3 渗沥液浓缩液处理及零排放

3.1 浓缩液处理的方法

浓缩液处理也是渗沥液处理的焦点。如果不处理浓缩液,根本解决不了问题,所以也研究了浓缩液。浓缩液有回灌、回喷、蒸发、高级氧化等方法,但还没有完美解决。稍微介绍一下两种蒸发的比较,见表3。沈阳这两个项目都采用了浸没式燃烧和蒸发。该技术在过去两年中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。其优点是抗结垢、耐腐蚀性强,可直接成为固体。

垃圾渗滤液处理
3.2 个人思考零排放

首先,适当放松标准,尽量减少浓缩液的产量,因为浓缩液的最终消耗必须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。

其次,浓缩液的最终处理需要固化或封闭填埋,才能真正实现水的零排放。

最后,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。在低标准的情况下,没有浓缩液的过程确实值得整个行业推广。目前,有效可行的过程需要市场来测试和推广。

4 渗沥液应急处理

首先,这与环境检查员有明显的关系,环境检查员只发现了现状,事实已经存在,这是环境检查员提到的问题,每个省都有渗漏问题。在过去的两年里,全国各地的应急项目蓬勃发展,但总体而言,应急项目有以下方式:减少源头、渗沥液项目技术改造和扩建、增加临时调节池、建设应急项目等。应急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行政审批流程快、施工周期短、运行时间短。通常有几种方法,最常见的是高压反渗透,沈阳的模式是高压反渗透+浓缩液浸没燃烧蒸发,还有传统生化工艺或原生化工艺改造增容,目前最后一种是最科学的。

应急模式有两个案例,一个是沈阳高压反渗透应急模式(DTRO等等),浓缩液蒸发,最终成为固体形式。另一种西安应急模式,这两个建设周期都不长。西安的所有传统生化都建成了,现在已经运行了一两个月。当时沈阳的建设应急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只有3个月,西安的建设周期基本可以在4个月内完成。

我的思考是:膜直接过滤,清水达标、浓缩液回灌的模式,类似于病痛了只吃止痛片,治标不治本,只会把问题往后拖延。第二个是应急项目同样考虑污染物去除或转移的科学性,合理设定应急周期,如果时间合理的话,采用传统工艺或者现有设施改造增容方式更务实经济。

5 渗沥液管理

渗漏沥液的大部分问题都在源头,所以我们应该从源头、水量和垃圾厂的源头进行分类,包括一些废物,如飞灰和化学废物。还有垃圾填埋场的整体管理和控制,控制垃圾堆积裸露面积和雨水分流。最后,渗漏沥液终端设备的运行,注重投资和运行。

我们对青岛小涧西、长沙、深圳宝安二期、沈阳、广州兴丰等国内经营较好的案例进行了调查。真正运行良好的项目有几个特点,要么是当地国有企业真正高度重视,社会责任感强,要么是专业运营,但总体运营费用不低,包括劳动力投资、资金投资相对充足,以确保项目结果相对较好。我们们统计,渗沥液处理的合理运行范围成本为55~80元/m3.根据具体情况,浓缩液应为100元/m超过3,不含折旧。

下面还进行了比较,渗漏沥液与成熟污水处理厂的比较,小型污水处理厂1万~10万m3/d与市政污水指标和渗沥液指标基本相比,渗沥液污染与市政污水基本相同~按平均80倍计算100倍,成熟污水处理厂计算渗沥液单位建设成本为12万倍~24万元/(m3/d),事实上,近年来逐渐增加,几乎可以增加到8万~15万元/(m3/d)。市政污水厂经营单价1~1.5元/m3.渗沥液运行单价应为80~120元/m3.但目前投资充足的渗沥液项目实际状态为50~100元/m3。市政污水厂经营单价1~1.5元/m3.渗沥液运行单价应为80~120元/m3.但目前投资充足的渗沥液项目实际状态为50~100元/m3.从建设运营投资单价来看,渗沥液确实在逐步改善,与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距离也在逐步缩短,说明在不断加强。渗沥液的处理、实质性投入、实质性重视还有待加强。

6 垃圾分类对渗滤液的影响

垃圾分类现在很流行,对渗沥液有什么影响?简单了解垃圾分类基本分离易腐垃圾、湿垃圾、厨房垃圾、高含水量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、垃圾焚烧厂、垃圾填埋场渗漏和焚烧厂渗漏将相应减少,但易腐垃圾的主流工艺是预处理+厌氧”,这种厌氧后的沼液仍然是高浓度有机废水,处理难度等同于渗沥液,而且,目前对于沼液处理的研究不足,因此,其工艺并不比垃圾渗沥液处理简单。总之,一般来说,垃圾分类后,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渗水量减少;但湿垃圾处理厂的沼液水量增加。总之,一般来说,垃圾分类后,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渗漏水减少;但湿垃圾处理厂的沼液水量增加了。因此,我们的整体工作量没有减少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